山炮是什么意思啊(说人山炮是什么意思啊)
1938年3月的神头岭战场上,八路军129师386旅围歼了大批日军。在386旅两个老团参战的同时,也带了一个新成立的补充团。
虽然说是补充团,但其实“名不副实”,该团其实就是以正规团的标准去建设的。之所以挂了“补充”的名头,主要还是受当时的番号所限。这就跟《亮剑》中的独立团、新1团、新2团其实是一个意思。
不过在新团刚成立时,武器装备没有着落,自然跟红军团、主力团那是不能比的。
这个团的团、营、连、排、班(长)各级都是从老部队中抽调来的,另外从772团抽了3个老连队,分别编为1、5、9连(即每个营的第一个连),架子搭起来后,除了少部分的老骨干,就都是新参军的战士了。
由于武器装备奇缺,只有3个老连队和新连队里的班排长有枪可用,其余的新战士都还操弄着红缨枪之类的冷兵器,有的战士甚至还是赤手空拳,连大刀片子都没有。
武器装备又缺又差怎么办?只能是跟敌人去要了。而补充团的首战,就是在神头岭。
我军在抗战中规模的扩大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其中有两点我们更值得注意,第一:武器装备从何而来?第二:战斗力如何生成。
武器装备主要靠缴获,而战斗力的生成其实靠的是以老带新。
我们要知道的是,在战斗中新战士总是最容易伤亡的;而参加同一场强度的战斗,新部队的伤亡往往也最大。
当时国内有的军队之所以战斗力越来越差,主要就是经常将新部队直接拉上去,一打就垮了;而在老部队中,往往也是让新兵在一线顶着消耗,这样伤亡就特别大,新兵不待锻炼出来就伤亡掉了,而留下的反倒多是些老兵油子。
我军的作战习惯恰恰与之相反,新战士参军后都有老兵去带,尤其参加首战的时候,都是老兵冲锋在前,新兵逐渐学习和适应战斗。对于新部队而言也同样如此,首次参加战斗一般都是跟着老部队在打,边打边学,首战打好了对于之后部队战斗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正是因为有这个特点,所以我军新部队、新战士往往能避开初战的重大伤亡,还能逐渐跟着老部队、老兵比较快地形成战斗力。如此一两年时间打下来,自己也就成了老部队、老兵了,又能去带接着以老带新,如此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这种模式也不是无代价的,那就是老兵骨干的牺牲往往会比较多,所以我们看当时的作战,八路军连排班长的伤亡比例,都是非常高的。不过由于干部、骨干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又能极大地教育新战士,从另外一方面也加速了我军战斗力的提升。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是讲缴获装备,之所以先讲这个战斗力的生成模式,是因为它跟武器的缴获、分配和使用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说武器装备主要靠缴获,那么缴获来的武器怎么分配?是谁缴获了就归谁用吗?自然不是这样子的。
在神头岭战斗前,补充团的装备很差,很多新战士用的还是红缨枪,所以战斗前的口号就是“矛子枪换三八式”。
在神头岭战斗中,补充团还真缴获到了80多支步枪和4挺轻机枪,其中一挺歪把子是9连新战士周复堂从一辆大车下的日本兵手中拖出来的。
9连是当时团里的三个老连队之一,有个老红军就说:这玩意儿你用不来,不如咱俩换换,看这新的三八大盖多威风。连长看到后则走过来说道:八路军有纪律,一切缴获要归公,说着就从通信员手里拿了支老套筒过来,递给了周复堂。
结果这缴获的歪把子还没变成三八式,就又变成老套筒了,新战士当然不满意了。连长解释道,这老套筒可是经历过长征的,用过它的老红军牺牲了一个,又接过来一个,用这把老套筒可干掉不少敌人,你拿着这支枪,也要多杀鬼子。
连长自然是从政治教育的方面给新战士开导的,而之所以“一切缴获要归公”的军事意义则是八路军当时的物质条件太差了,缴获来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必须得到最优分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来。
像有些影视剧中说的那样,谁缴获了武器就是谁的,那样真的行吗?显然是不行的。
打个比方说,新战士缴获了歪把子机枪,他自己显然操弄不了这玩意。缴获了三八式步枪,其实也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来。
当时一场战斗结束后,先是进行打扫战场,然后就是武器、物资的分配。其中有的武器、物资可以在本部进行消化,但是有的则必须要交给上级进行统一安排。
比如说一个步兵团缴获了山炮这种武器,本级是根本操弄不了这些玩意的,一定要立即上报、上交。
在战争剧《亮剑》中,我们都知道有个意大利炮的段子。如果当时要是缴获了这种级别的炮,那是要得到军区级嘉奖的,自然自己也留不住。
大家现在看神剧看多了,很多东西也会想当然。觉得缴获一门炮,炮弹装上去直接就能开打了,其实则不然。
炮兵在那个年代是很宝贵的,部队中但凡是有些炮兵基础的,早就被要走了。所以步兵部队缴获火炮后,自己是操弄不了的,都会交给上级,由专门的炮兵去操作。
至于像轻重机枪、步枪这一类的缴获,倒是在团一级可以进行分配。但请注意,这也是统一分配,而不是自己给自己分配。
比如当时打鬼子缴获的是三八式,打伪军缴获的枪械就比较杂了,部队本身还装备有民间收集的各类枪械,所以武器的型号、口径很繁杂。
以1938年初129师三个老团的步枪统计为例,一种有两种口径的13型,计有汉阳造、奉造支、广造、巩县造、德造、川造、土造、陕造、江西造、三八式、湖北造小金钩、晋造、俄造。要是细分的话,型号可能还会更多。
要是不加调配,无论是战斗还是后勤,都是极为不便的。
因为当时我军经常以团为建制进行活动,所以在团以下各连中会尽可能进行武器型号和口径的统一。
战场缴获武器后的分配也是如此,有的连可能全部装备三八式、有的则可能全部装备汉阳造,有的比较弱的连队可能就都是杂式步枪。
比如在陈赓将军的主力772团中,就有全副日式武器的连队。
1938年5月3日,陈赓在当日日记中即写道:今日师部召开欢迎新战士及骑兵团的联欢大会,本旅派两个连参加,全副日本装备,使到会军民群众大为兴奋。
日械连队的武器显然是统一调配后的结果,冀中警2团的武器调配则更为明显:1连装备三八式步枪、2连装备汉阳造步枪、3连装备捷克式步枪、4连装备老套筒步枪。
很显然,在战斗中不可能1连只缴获三八式、2连只缴获汉阳造,这都是对缴获武器统一分配下的结果。
当然了,这种情况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后续缴获三八式步枪多了,老套筒自然就可以淘汰下放到地方武装中。
这种装备型号、口径的调换我们在抗日剧中是很少见到的,我们的抗日剧似乎更多注重于传奇情节,但对于真正的军事问题似乎并不关心,这是十分可惜的。
另外我们上面讲的是整体的装备调换,其实细分下来还有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好的枪械武器会集中给老兵和骨干使用。
我们当时的条件很差,即便是缴获武器也不够装备,有的枪械已经快到了报废程度了,但依然还在使用。
那么缴获新枪之后,自然不可能平均发放,而是要将这些枪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比如我军当时对特等射手非常重视,其使用的都是好枪,另外配发的子弹也多是缴获的原装弹,弹药数量也会更多些。新战士即使是在战斗中缴获了好枪,但自己一般也用不到(除非是基础好,可以当特等射手),就会出现上文中的歪把子换三八式,再换老套筒的情况。
战斗中,特等射手一般是对付日军指挥官、机枪手等目标,其余的战士一般采用近战的方式战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枪械性能差、子弹少、训练不足,距离远了就打飞了。
普通战士也想用上好枪、新枪怎么办?
第一,多提升自己的能力,自己成了骨干,自然也就轮到用好枪了;第二,部队多打胜仗,缴获得多了,自然普通战士也能轮得到发一把好枪了。
所以当时老百姓判断八路是不是正规主力就很有一套,机枪多、步枪齐的那自然是主力,要是步枪型号都杂七杂八的,自然就是新部队或地方武装了。
日军观察我军其实也大体如此,要是看到我军钢盔多、机枪多,枪声整齐的话,就知道是主力部队来了。要是枪声杂乱,就大体判断是土八路。当然了,我军有时候也故意糊弄日本人,经验要是少的鬼子部队,这时候可就要吃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