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2023年端午什么时候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习俗。今年端午节不一般,老话说:“黑兔双春年,三人躲端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啥要“躲端午”?到底哪“三人”要躲端午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端午节的文化习俗与驱邪避凶有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一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特别注重驱邪避凶的习俗。其中一个习俗就是“躲端午”,即避免参与一些可能带来厄运的活动,以保平安吉祥。
其次,2023年是农历癸卯年,又被称为“水兔年”或“黑兔年”。由于2023年闰二月,农历上有两个立春,分别在2023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和2024年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五)。这种双春年的情况在民间也被称为“孤鸾年”、“两头春”。
根据传统观念,“双春年”容易出现一些灾祸和不祥之事,因此民间就有了“黑兔双春年,三人躲端午”的说法。而这里的“三人”指的是家中的长者、孕妇和婴儿。在端午节这一天,家中的长者、孕妇和婴儿则被视为家中的脆弱群体,需要额外的保护,因此也要避免外出,以免遭遇灾祸。
这种习俗的形成,一方面是受到古代迷信观念的影响,认为“双春年”容易带来不祥之事,需要特别防范;另一方面也是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和保护的体现,希望长者、孕妇和婴儿能够远离风险,平安度过节日。
除了躲端午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习俗。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就是赛龙舟。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划着装饰精美的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身世传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在端午节这一天,据说他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避免鱼虾噬食他的尸体,纷纷划船扔米入水,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项寓意祈福的竞赛活动,也就是“赛龙舟”的习俗。
此外,端午节还有一种必吃的传统美食——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和其他食材包裹而成的三角形食物,通常用竹叶或者粽叶包裹,然后蒸煮而成。粽子有多种口味和馅料,如咸肉粽、豆沙粽、枣子粽等,不同地区也有各自的特色。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一家人一起包粽子,品尝美食,象征团圆和幸福。
另外,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在门上或悬挂在家中,将艾草作为一种象征驱邪的草药。传统上,人们认为端午节是恶鬼疫病滋生的时刻,挂艾草可以辟邪驱灾,保护家庭成员的安全。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习俗。“躲端午”是其中一个习俗,与双春年和驱邪避凶有关。家中的长者、孕妇和婴儿要避免外出,以保平安。而赛龙舟、品尝粽子和挂艾草则是端午节的其他重要习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