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机关炮龙头多少钱(浅议步兵战车在当今武器装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自从坦克诞生之后,步兵的生存概率便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然而坦克毕竟是钢铁巨兽,只要有足够的燃料,便能无限的续航下去,而人的体能终究是有限的会有耗尽的那一刻,而这在战场上无疑是非常致命的,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装甲车便应运而生,成为了坦克最亲密的伙伴,但是由于坦克强大的威力及任务中的的主角光环再加上装甲车诞生的时间等因素,装甲车并没有坦克那样耀眼的光芒,其发展态势也是很少有人知道。而在现代战争中,步兵战车对于地面武装部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优异的机动性、进攻性使得它备受士兵们的酷爱,相对于坦克如今天敌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发展规划模糊的情况之下而装甲车的发展规划异常的清晰明了。
轮履式的经典设计将被延续下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步兵战车的发展也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之中,其基本构型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有一部分人发出了这样的观点,为什么步兵战车怎么和坦克越来越像了呢?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也不足为奇,因为随着装甲厚度的增加、主炮口径的增大,履带式步兵战车看起来就和坦克很像。但是二者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一点毋庸置疑。第一,步兵战车仍然被用来搭载士兵,通常的情况下应该是一个班的兵力,由于各国的编制不同可能人数会有点差距,除此之外,基本上只有俄罗斯的BMP-3步战车采用了动力后置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动力前置。第二,步兵战车在战斗全重、火力、防护力等方面和坦克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在火力多样性上稍胜一筹。
同样,在新的革命性技术没有面世之前,步兵战车的基本构造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并且依然会是以人驾驶为主,无人步兵战车的技术完全成熟还是需要时间的,毕竟现在的人工智能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很难对复杂的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和判断。尤其是在野外的情况下,复杂的林地、丘陵、松软地形等条件之下很难操控自如。
在未来,轮式步兵战车的发展仍旧会优先于履带式。首先,轮式的技术复杂程度要比履带式低,发展相对比较容易。其次,轮式的越野能力提升的非常快,除了少数通行比较困难的地形之外,越野性能与履带式差距已很小。并且,现代化社会已经越集中于城市化发展,交通状况非常的完善,像二战时期那种大规模野战已很难发生,对越野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样苛刻。再次,轮式战斗全重普遍轻于履带式,更有利于战略和战役机动。例如,美陆军中型旅之所以选择“斯特赖克”8x8轮式装甲车族为主要装备,就是看中其在战略机动方面的优势。如果同样用C-17大型运输机进行空运时,“斯特赖克”装甲车所需空运架次,明显少于重型旅的M2股带式步民战车,而且装运及印载的难度也要小得多。在战术机动方面.只要是在公路上轮式也比履带式快得多。此外,轮式的乘坐舒适性也比履带式步兵战车要好很多,颠簸性能少一点。
当然,这不是说,履带式就会被抛弃,它在许多军事强国中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强大的越野能力令轮式战车望尘莫及,并且其底盘方面的防护性能也优于轮式,还可以加强火力配置,这些优点都是轮式战车无法代替的,就比如在战乱的废墟中前进履带式战车的优势就是轮式无法比拟的,并且履带式战车还可以把道路障碍减少更便于轮式战车通过。所以,轮履的经典设计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设计主流。
火力仍旧是重中之中的发展
任何一款战车想要在战场上更好的生存,其强大的火力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现役步兵战车的火力,主要是车载长身管、小口径机关炮。西方国家主要以25毫米、30毫米并重,俄罗斯以30毫米为主。苏联早期的BMP-1,主炮口径虽达到73毫米,但因其膛压太低,实际打击威力,尤其是穿甲威力甚至还不如20毫米的机关炮,所以很快就被装有30毫米机类炮的BMP-2所取代。
然而事实上,在冷战后期,英、德、法、美等国就已经开始研制35、40、45、50毫米的机关炮了,其中最重视火力的德国,不仅研制了35/50毫米双口径机关炮,甚至还在“黄鼠狼”步兵战车上,安装过瑞典博福斯公司的57毫米机关炮进行试验。但是随着冷战结束,这种大规模的装甲作战风险已经小了很多,这些研究也就暂时被搁浅了。
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各国装甲车防护力的显著提高25毫米和30毫米机关炮的威力也很难对战车产生威胁了,即便是采用新型穿甲弹,也难以有效应对步兵战车的装甲,于是步兵战车的主炮又开始增大口径。例如,瑞典的CV90系列步兵战车,就发展出装有35毫米和40毫米机关炮的衍生型CV9035和CV9040,而波兰的BWP-2000,直接就装上了1门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60/70A型60毫米速射炮,能够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24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可以说威力非常的强大。
当然作为强大的美国,自然也是不甘落后的。美国的ATK公司“大毒蛇”机关炮,也发展出25、30、35、40和50毫米多个口径的机关炮。对于下一代步兵战车,美军已决定要装口径更大的机关炮。在2018年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美国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展示的“格里芬”3下一代步兵战车的技术演示车,就装有1门50毫米增强型“大毒蛇”3机关炮。该炮也称为“大毒蛇”3型35/50毫米双口径机关炮,因为它们所用的炮弹药简直径是一样的,无需改变炮尾结构,只需通过更换35毫米或50毫米身管和反后坐机构,就能发射2个系列的炮弹。而且,该炮采用双路无弹链供弹系统,射击仰角达85度,因此不仅能应对地面目标,采用可编程弹药时,还能应对近距离低空目标。
昔日的钢铁洪流“苏联”的后继者俄罗斯也对自己的战车进行了改装,俄罗斯一向在步兵战车的主炮上注重增大口径,像BMP-3步兵战车就同时使用了100毫米低压滑膛炮和30毫米机关炮,前者可发射榴弹和炮射导弹,能打击重点防御目标及火力压制点,后者可发射穿甲弹和榴弹,能应对轻装甲目标和步兵。然面,在车臣战争中,BMP-3的大力表现并不理想。例如,射击仰角太小,不能对付建筑物高处目标,100毫米主炮的作用也不如30毫米机关趣。因此,俄罗斯这两年计划给BMP-3步兵战车换装57毫米速射炮,它是由苏联时期研制的57毫米高旭略加改装而成的,穿甲威力在1000米,可穿透130毫米厚均质装甲。如果换装57毫来炮,既能保证成力不会下降,又能增大射击仰角,适合城市战及打击低空目标,还能减少100毫米和30毫米炮的勤务负担。
然而,法、德、英等大多数欧洲国家,则倾向于继续使用30毫米机关炮,在未来步兵战车上,或将采用35毫米和40毫米机关炮。这是因为欧洲国家认为口径更大的主炮威力虽大,但会因口径增加而导致携弹量锐减。像瑞典的CV9035步兵战车,炮塔里只有70发35毫米炮弹,而美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25毫米炮塔里,则有300发炮弹。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大口径主炮强大的威力必然会导致炮弹的数量锐减,在战场是也是非常要命的,所以数量方面最好不要差距太大,可以对炮口径进行适当地改装,对炮弹内部进行改造提升其威力。
新火炮系统能否完美契合
然而,步兵战车在战场上要应对的目标种类很多,因而,除了一直强调穿甲威力外,还要强调火力的灵活性和持续性。毕竟, 主炮口径越大,也意味着车重越大,会影响到车的机动性,而减重又可能会影响防护性能。所以,步兵战车对于主炮口径的选择要综合衡量。仍以CV9035和“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主炮为例,就打击轻型装甲目标的能力来说,前者的35毫米机关炮显然强于后者,但在压制软目标时,前者就不如后者。美国之所以想在下一代步兵战车上应用35/50毫米双口径炮,就是为了达到既提高威力,又尽可能保持较多载弹量的目的。然而,双口径炮的弊端也很明显,由于是通用药简,这基本上就意味着50毫米炮弹的初速、射程、精度会下降。此外,两种口径不可能同时使用,在激烈的战斗中,来回更换身管也有些不太实际。所以,美军下一代步兵战车是否真的采用双口径,尚不确定。
防护能力也要不断提升
上文提到过,战车的火力方面非常的重要,但是还有一样东西也非常重要,它的防护能力决定了它是否具备二次打击能力,毕竟战场上枪炮无眼,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被击中,而被集中后能否再度拥有反击能力就要依赖战车的防护能力了。未来,装甲仍将是步兵战车的核心防护手段。早期的步兵战车在局部战争中,都暴露出防护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铝合金装甲,在被反装甲弹药命中之后易燃烧、熔化。因此,各国在不断用附加装甲及反应装甲等提升步兵战车防护性能的同时,在新一代步兵战车上,纷纷放弃铝合金装甲,对车体基型装甲采用低合金高强度钢。特别是炮塔,除采用钢焊接结构外,正面采用复合装甲,能抗击30毫米穿甲弹打击。一般来说,新一代步兵战车,全车能抵御14.5甚至20毫米穿甲弹打击,车体底部能抵御10千克TNT装药的反坦克地雷。
然而,单靠基型装甲防护,仍不足以应对未来战场的反装甲武器,因此,还需要采用模块化复合装甲套件来进一步摄高装甲防护力。以德国现役“美洲狮"步兵战车为例,其在加装C级防护标准的复合装甲套件后,正面可防御35毫米穿甲弹打击,全车可防御30毫米穿甲弹及空心装药反坦克火箭简、大口径榴弹破片、炸弹破片的攻击,底部除可防御10千克TNT装药的反坦克地雷外,还可防御爆炸成型侵彻型反坦克地雷的打击。
模块化复合装甲套件的好处,就是能根据需要灵活加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战斗全重急剧攀升所带来的问题,这也是未来步兵战车在防护方面的一个特点。
装甲防护力的增强,使得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大幅增加,这在履带式步兵战车方面表现最明显。美国的“布雷德利”和英国“武士”,改进后战斗全重已接近或达到30吨,德国的“美洲狮”,不加装装甲套件战斗全重已达到31吨,如果加装C级防护标准的复合装甲套件,战斗全重便猛增至41吨,与俄T-72主战坦克相当。以色列以“梅卡瓦"MK4主战坦克底盘研制的“雌虎"步兵战车,战斗全重达到惊人的62吨。所以,若想既大幅增强装甲防护力,又不至于战斗全重激增,只能寄希望新型装甲材料的发展。目前,石墨烯材料就被认为是一大希望。但因为发展时间短,人们对石墨烯的了解还比较有限,要想它真正成为步兵战车的重要装甲,尚需时日。
轮式步兵战车在装甲防护方面遇到的挑战要比履带式更大,因为轮胎的接地面积远不如履带,如果过度增重,那么轮胎对地面压力就会大增,越野性能则会显著下降。现在的8x8轮式步兵战车战斗全重已超过25吨,继续增重的空间已很小,如果达到30吨以上,那么轮式步兵战车的很多优势就会明显下降。所以,未来轮式步兵战车在装甲防护力方面所面临的技术难度,要比履带式步兵战车大得多。
除装甲防护外,未来步兵战车的其他防护措施也将有很大发展。如格栅装甲、爆炸反应装甲,现已普遍应用于步兵战车,而新型车辆伪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非常快。这些防护措施的价值在于,不需要步兵战车付出太多的增重代价,就能改善防护力。未来,主动防护系统将会成为步兵战车的必备,因为它能实现对聚能破甲反装甲弹药、榴弹等的主动拦截。在这方面,俄罗斯和以色列走在了前面。以色列的“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已出现在美国“格里芬”3下一代步兵战车的技术演示车上。此外,在“格里芬”3上,还应用了英国BAE系统公司近年来研制的新型伪装“斗篷”,它以一块块六边形金属板组成,通过安装在步兵战车外部的电子传感器,把周围环境信息反馈到车内的“电子迷彩”系统,控制六边形金属板温度变化,从而改变步兵战车的热图像,隐真示假,让对方的热成像探测设备产生误判。
动力的综合选择
当然对于这些钢铁巨兽来说,好的动力系统也是决定它是否可以跑的更快更远,在战斗中你比别人跑的快就有可能躲掉致命的炮弹,燃油利用率比较高,就可以多跑一些距离,这些都是衡量一款步兵战车好坏的重要因素。而现在的步兵战车动力系统,普遍还是大功率涡轮增压柴油机和液力自动变速箱。随着步兵战车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传统的动力系统在供电方面,正显得日益力不从心。因此,各国正在研究混合动力及全电动力系统,其中,混合动力是近些年的重点发展,全电动力则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其实混合动力,就是指在车辆上既安装传统燃油发动机又安装发电机、电动机和储能装置(如动力电池组、超级电容组、飞轮储能器等),并将车载的多个能源装置,按照一定的控制策略进行有机管控,将多种形式的能量进行耦合或联合,经过传动系统,完成车辆行驶时的功率传递,实现车辆机动过程中各项性能的综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系统的源动力装置还是柴油机,但与传统动力系统相比,其不像以往步兵战车的柴油发动机只布置在车体前部或后部,而是可以布置在车体两侧,从而腾出车内的宝贵空间,为营造宽敞的载员室空间创造条件,而且混合动力系统能减少40%的活动部件,可提高可靠性,让维修保养变得更便捷。
混合动力系统的燃油消耗率也低得多。根据英国BAE系统公司公开的资料显示混合动力的燃油消耗率比传统的柴油机要低20%。特别是在怠速状态下,混合动力的燃油消耗率要比柴油机降低24%。此外,采用混合动力后,车辆从每小时0千米到32千米的加速时间只需7.8秒,而采用柴油机的战车则为10.5秒。法国雷诺公司研发的混合动力系统经试验表明,由于组件更少,可有效减轻系统重量;当车辆在崎岖地形行驶时,燃油消耗可节省20%至30%。
混合动力系统给步兵战车带来的战术优势,还包括隐蔽性增强。在采用电力驱动时,车辆噪声将显著降低。此外,混合动力系统还能让步兵战车加装更多的用电设备或武器,如信号管理系统、先进电磁装甲和定向能武器等。
现在各国研发的混合动力系统广泛采用商用货架产品,不仅能大幅降低成本,还有民用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展为基础,未来的技术升级与维护也会变得十分简便。
所以,目前来看,步兵战车在武器装备中依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各国不遗余力发展它的重要原因,虽然说现在的飞机导弹很有可能就会提前结束战争,步兵很有可能都不会登场,但是这些武器终究有用完的那一刻,而那个时候就是步兵的主场,步兵战车的重要性不言而俞,火力,装甲防护,动力系统这三大要素决定着步兵战车能否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未来这三方面的发展也决定了该国的步兵战车能否领先其他国家的步兵战车。